如图所示,这是两款轴距相差无几的中级轿车。将两车的前轴轴心对齐比较,会发现大众Arteon的前悬明显长于宝马3系,而宝马3系的前窗明显距前轴更远,也就是说其驾驶舱明显更靠后。这意味着,虽然宝马3系的轴距还微微长一点,但车内空间一定不如大众Arteon。
轴距长反而空间小?什么鬼?宝马“傻”吗?
这些问题之成因的坐标原点,就隐藏在汽车设计的百年历史里。当您把坐标原点弄明白,这些表象自然就不是问题了。
今天我们要谈的,
就是创建坐标原点的设计师及其代表作,
被我们称为“定调者”。
丹特・吉亚克萨
菲亚特 Topolino 500
“小鼠大肚”的秘密:把发动机放在前轴之前
丹特・吉亚克萨(Dante Giacosa)成长的年代正是美国的福特T型车风光无限的年代,这款创造性地采用流水线生产的美国国民车,从1908年问世到1927年谢幕,销量高达1500万辆,圆了千万美国普通家庭的汽车梦。
对于消费者来说,国民车可以帮助自己圆一个“买车梦”,而对于车企来说,国民车则可以帮助自己圆一个“卖车梦”。作为比福特更老牌的车企,大洋彼岸的菲亚特对福特T型车所引发的热潮不可能无动于衷。
菲亚特创始人乔瓦尼・阿涅利(Giovanni Agnelli)希望意大利也拥有自己的国民车,他要求制造一款仅售5000里拉的汽车来实现这个梦想。1934年,新车开发的重任落在了年轻的设计师(同时也是工程师)吉亚克萨肩上。没用多久,吉亚克萨便交出了原型车Zero A,而量产车Topolino 500也于1936年上市。
“Topolino”的意思是老鼠,这款像米老鼠一样可爱的微型轿车确实也深得沃尔特・迪士尼(Walt Disney)的喜爱,专门买了一辆并改装为“米老鼠之车”。
不过时运不济,“小鼠”刚准备活蹦乱跳便赶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从1936年上市到战后改款、停产,菲亚特Topolino 500一共销售了50多万辆。虽然产量不算高,但“小鼠”为其继任车型、1957年面世的菲亚特500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后者成为意大利的国民车。
对于一款立志做国民车的汽车来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控制成本,因此能小就得尽量小。菲亚特Topolino 500配备2座,搭载0.6升直列四缸发动机,峰值功率13马力,最高车速85公里/小时。车宽1275毫米,车长3210毫米。
吉亚克萨说:“由于车身短,我们必须在车内创造空间,而把发动机放在前轴之前才能帮助我们增大车内空间。”
“把发动机放在前轴之前”这就是我们将吉亚克萨视作“定调者”的理由。
在吉亚克萨开发这款国民车的时代,通行的发动机安放位置都是在前轴之后,今天称为“前中置”,其搭配后轮驱动组成的动力系统布局形式,被称为“前中置后驱”。
将发动机完全放在前轴之后的好处是前轴负荷小,转向轻松,车辆重心靠后,利于操控;坏处是车鼻太长,视野不好,驾驶舱太靠后,挤压车内空间。
与“小鼠年代”满街都是前中置后驱汽车不同,如今的前中置后驱布局是少数高性能跑车的专属特征,非常“高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