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在离合器故障时采用,老旧车因齿轮磨损后间隙稍大,容易实现。新车困难点,主要操作要点是掌握速度,判断准确,操作干脆,否则打齿响的难受。
一般变速箱的设计,被动齿的一、二齿轮和三、四齿轮在一根变速轮上,所以一、二互换和三、四互换档位容易,二换三和三换二难一点。因四、五档车速和齿位差较小,也相对容易换挡。
平时,这么干没意思,设计个离合器,再加个同步器,就是为了方便换挡的。
主要原因是为了转速,当发动机转速和车轮轴转速达到相同时,如果转速不够,还可以采用加空油提速的方式,就能轻松切换档位,离合器就是起到这个同步作用,如果技术好,对车况又熟悉,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那是因为该司机操作该车已经很熟练了,记得90年代我学车时用的是北京吉普车,因为学员中有人踩离合都挂挡不顺发出声音,我的教练就经常给我们表演不踩离合挂挡的操作,一点声音也没有而且很顺,对车操作熟练的司机,可以运用油门来控制车速挂入所需挡位的。
不踩也可以,只要撑握好换档的时机是完全可以的,只是没有必要这样做。如果离合器坏在半路这是可以的,,包括无离合起步,这样的话对变速器内的同步器的损坏是最大的,行驶时撑握好换档的时机的话这样对同步器损伤不是很大。
方法:
先把档位挂在低速档上,然后用启动机启动,然后控制车的速度在车的发动机达到一档的平均速度以后摘档,之后轻点油门,转速在恢复怠速的过程,通过自己摸索一个最佳的时机,加档,这个控制不好很容易伤车,只有在离合器完全失灵的时候才用此方法。
车子不踩离合器换档是很毁车的,但都是在某些必要的时候或是玩车的一些人会为节约时间不踩离和而换档,具体操作是,当车转速很高时,拉下来,3000转左右,找好时机,迅速变档,如果没挂上,不要硬使劲,对变速箱不好,可再做一次,档位越高越好挂。
汽车换挡的时候不可以不踩离合器。
不用踩下离合器就能把档位从低档挂入高档,在不踩离合器的情况下让发动机的输出轴和变速箱的下一个挡位,如果换挡时发动机的输出轴没有与变速箱的输入轴进行断开的话,那么两组齿轮之间就无法进行变换,从而导致挡位无法进行拨入,有时甚至会出现变速箱打齿现象。
当汽车在开动的时候,当发动机的转速与变速箱一轴的转速相吻合的时候,即使动力没有被断开,可以很容易的把挡杆挂入空挡的,然后在挂入下一个挡位。
当不踩离合换档的时候,必须要让让发动机的转速与变速箱的一轴转速保持联动,使发动机和变速箱输入达到目标挡位的转速,然后挂入相应挡位使变速箱的输入和输出有效结合,从而进行轻松换挡。
扩展资料:
离合器分为三个工作状态,即踩下离合器的不连动,不踩下离合器的全连动,以及部分踩下离合器的半联动。当车辆起步时,司机踩下离合器,离合器踏板的运动拉动压盘向后靠,也就是压盘与摩擦片分离。
此时压盘与飞轮完全不接触,也就不存在相对摩擦。当车辆在正常行驶时,压盘是紧紧挤靠在飞轮的摩擦片上的,此时压盘与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最大,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保持相对静摩擦,二者转速相同。
最后一种是离合器的半连动状态,压盘与摩擦片的摩擦力小于全连动状态。此时,离合器压盘与飞轮上的摩擦片之间是滑动摩擦状态,飞轮的转速大于输出轴的转速,从飞轮传输出来的动力部分传递给变速箱。这种状态下,发动机与驱动轮之间相当于一种软连接状态。
离合器是在车辆起步和换挡的时候发挥作用,此时变速箱的一轴和二轴之间存在转速差,必须将发动机的动力与一轴切开以后,同步器才能很好的将一轴的转速保持与二轴同步。挡位挂进以后,再通过离合器将一轴与发动机动力结合,使动力继续得以传输。
在离合器中,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缓冲装置。它由两个类似于飞轮的圆盘对在一起,在圆盘上打有矩形凹槽,在凹槽内布置弹簧,在遇到激烈的冲击时,两个圆盘之间的弹簧相互发生弹性作用,缓冲外界刺激,有效的保护了发动机和离合器。
在离合器的各个配件中,压盘弹簧的强度、摩擦片的摩擦系数、离合器的直径、摩擦片的位置以及离合器的数目是决定离合器性能的关键因素。弹簧的刚度越大,摩擦片的摩擦系数越高,离合器的直径越大,离合器性能也就越好。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三个踩离合的不良习惯你知道吗 都是变速箱杀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离合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换挡